美媒称推特只剩 1300 人,马斯克回应称还有 2300 名活跃员工,如何看待此事?
其实不管是还剩1300人还是2300人,马斯克都为硅谷科技公司的CEO们起了个坏头。
硅谷的CEO们看到推特被干掉了三分之二的员工,居然还能正常运转,其实私下里都对自己的团队起了疑心。
推特的人力资源都有75%的水份,自己的团队,10-20%的水份肯定是可以挤出来的。
所以,马斯克去年11月份的推特大裁员,其实是硅谷去年开始的冬季大裁员的始作俑者。
再加上2023年的经济预测不好,硅谷的CEO们毫不犹豫地纷纷举起了屠刀。
不过,毕竟不是每个CEO都是马斯克,马斯克能干成的事,不一定每一个CEO都行,学着马斯克裁员,不知道会不会把自己的公司砍瘸了。
其他推特与马斯克新闻的延伸阅读:
,互联网公司有个 721 潜规则:
10% 的员工的工作可以创造 80% 的价值,也是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
70% 的员工干的是把边际效益压榨到 0 的工作(大概占营收的 20% 左右),说得明白点儿,就是这部分人的工作创造的价值总量刚刚好能负担这部分人的工资、营运和硬件费用(实际上大多数情况是无法自负盈亏)。
20% 的员工是炮灰。所谓炮灰,就是干那些风险极大,纯花钱不挣钱的业务。这里的风险分两种:一种是创新政策风险,极有可能因为政府的一纸禁令就能成建制裁撤的业务;另一种是生存风险,就是那种市场存量愈发稀薄,或者合作方离场的项目(很多 2G 业务就是这样的)。
那么裁员会先从哪里下手?
当然是 20% 的炮灰们。
然后是 70% 的那群「卷儿」,至于是干掉一小半还是一多半,完全取决于这部分员工是否真正创造 money。有的时候会多裁撤一些人,去换取一些创新激进的业务,以在市场上保持形象,以及给投资人讲故事。
至于剩下的 10%,就一定安全么?
当然也不一定。因为这是公司饲养的现金奶牛,经常会受到各种「昏招」的洗礼。毕竟市场下行期间,奶牛稍微少挤一点儿奶那对公司都是个大新闻。老板一定会认为这里不对,那里有问题。
事实上,任何一个公司,只要留下这 10% 的人,维护(甚至不做任何新增需求)核心业务,有可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有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更好。
因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已经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一个部门的业绩提升,是靠吃另一个部门的蛋糕获得的。
老板们也不傻,盘子(餐盒)始终那么大,每天变来变去的是餐盒的隔断位置。
既然这样,还不如放手一裁。
有人会反驳,说不对啊,比如 xxxx 和 xx,人家做核心业务的可不止 10% 啊,你怎么睁着眼说瞎话。
这里我要澄清下,即便在大厂的核心业务群,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的工作是「附着」在另一部分人的工作之上的。
比如用增、运营工作是在基础业务的基础上的。
拿 twitter 来说,核心是广告和数据服务,在这两者的辐射下,比如用户体验、比如订阅增值服务 twitter blue,比如被卖掉的 MoPub。这些应用和服务虽然和主营业务相关,但是给 twitter 带来的是稀薄的边际收益,随时都可以暂停甚至放弃。
因此,上文提到的 10%,是经过提炼和纯化后的 10%。
而这 10% 往往不能彻底甄别,甚至在裁员的时候可能会有误伤——这也是为什么 twitter 裁员伊始负面新闻很多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