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CHEYISHU.COM域名出售

你磕头我给你发红包?反客为主,孩子有多好笑,大人就有多尴尬

2023-01-25 00:42:21

一段“侄女翘着二郎腿给叔叔发红包”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侄女一手拿着百元大钞,一手把叔叔拉到椅子上顺势坐下,然后翘着二郎腿骄傲地说:“来,给我磕头,我给你发红包。”

对此,虽然媒体叙事是“舅舅被吓得连连拒绝”,但视频中的笑声告诉我们,舅舅的“被吓”是真的,侄女带来的喜剧效果也是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磕头我给你红包”是成年人对孩子说的再正常不过的一句话,但换个角色和对手戏后却能产生一种奇怪的喜剧效果。

我们很清楚,这部喜剧的效果在于“小大人”的视线感,即大人看到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大人的气质和思维时发出的惊喜和欣慰的混合感叹。因为如果大一点的孩子真的表现出这种反差感,会被认为没教养。

为了强调这一点,我想说“家人的笑声”和“外人的笑声”是不一样的。”家人的笑”在于对比图呈现的可爱感,“外人的笑”在于对比图的嘲讽。而且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磕头拜年的形式产生了怀疑,至少他们不再那么确定了。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质疑传统层面磕头拜年的合理性,而是当越来越多的长辈对子女说“你磕头我给你红包”的时候,意味着磕头似乎成了拜年的核心,而获得压岁钱的方式就是磕头。这就是原因。侄女对叔叔说这样的话,会瞬间引发群殴笑话。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幕也引发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的激烈争论。一种声音认为孩子完全是拜大人们所赐,另一种声音认为这是孩子在跟大人们耍花招,没必要去网上大喊大叫,过分批评。

前者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孩子这样是因为大人给孩子压岁钱不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练习,而是在取悦自己的基础上练习。换句话说,激烈争论的立场是建立在孩子对大人粗鄙的滑稽批判之上的。

后者的理解显然是相对开放和包容的,即不过度演绎搞笑和尴尬,而是更喜欢孩子和大人平等互动。换句话说,后者的理解更侧重于人对人的指向,而不是对道德建设的判断。

打破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在于各自的立场和支持的理念也有支持的论据。比如“孩子都是拜大人所赐”的声音,就是在批判孩子的家庭和媒体传播的影响。要知道,推动“童年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的影响,尤其是在多媒体并行的时代,这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至于“这是小孩子跟大人玩,没必要上纲上线”的声音,虽然没有直接批评磕头拜年,但间接告诉人们,拜年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换句话说,比起礼仪的尴尬,我更在乎搞笑程度的可爱。

说到底,“孩子的玩笑”或者“大人的尴尬”都只是新旧观念和立场转换的利弊判断,回归到侄女叔叔们的具体世界未必真的在意。甚至当侄女长大了,叔叔老了,这一幕也不会尴尬,反而会成为难忘的瞬间。

所以“孩子有多搞笑,大人有多尴尬”这个标签只是基于瞬间画面的中性判断,并不是说“孩子的搞笑”真的和“大人的尴尬”成正比。因为如何理解,不取决于事实是什么,而取决于认知和观念是什么。

出版地:内蒙古